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台灣TS標章/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

從事設備安全檢測驗證的輔導機構,擁有經驗豐富的機械安全輔導工程師,並與多家國內外知名驗證公司合作。

服務範圍包含各項產業機械、工業電控系統、鞋廠自動化設備、半導體設備及光電廠設備…等產品。

透過我們的服務,協助客戶滿足各國安規的需求,進而提升產品的安全性及競爭力,將產品行銷至國際。

博翔科技有限公司在各大經濟體系的安全認證規範已擁有了十餘年的經驗與經歷,瞭解著安全技術與設計在認證過程的困難點

藉此Protect & Safe 秉著提供更方便更完善的認證與產品給您,

並提供CE認證、TS認證、MD認證、LVD認證、EMC認證、UL認證、NRTL認證、SEMI認證、CB認證、PSE認證、CCC認證、ASME認證、CNS認證、NFPA認證、510K認證等服務,邀請您一起邁向世界的安全技術頂端

博翔團隊核心成員出身法人中心,相較國內其他安全檢測驗證同業,博翔的強項在於成員經驗豐富,輔導過相當多的成功案例,及能為客戶提供從產品查驗、測試、驗貨與取得國外安全認證的一條龍式全方位解決方案

甚至該公司已自行開發出安全護罩、安全模組多項安全元件,期能協助客戶在兼顧「品質、安全、交期與成本」等考量下,提升其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並且擁有最完善的設備整改服務,以符合國際標準,保證出口!

可採用標準: 2006/42/EC, EN ISO 10218-1, EN ISO 10218-2, EN ISO 11161-1, EN ISO 12100, EN ISO 13849-1, EN 12622, EN 60204-1, EN ISO 13857, EN ISO 13855, EN ISO 13851,SEMI S2, SEMI S10, SEMI S8, SEMI S22, SEMI S14, SEMI S17, SEMI S28, SEMI S26等

請立即點擊上方圖片了解更多細節吧!

RFRTGE1515VRFEVE15EVEF

 

內容簡介

《亞洲週刊》年度推薦書
新加坡最權威記者
李光耀蓋棺論定之作
 
  新加坡‧島國獨立之路

  一九五○年代的新加坡,學運、工運、暴動不斷。
 
  動亂愈多,工潮愈多,人民的不滿愈多,社會愈亂,李光耀和他的人民行動黨的聲望就愈快水漲船高。
 
  對人民行動黨來說,使它成為舉世罕有的、未間斷的,執政超過半世紀的民選執政黨,不是靠槍桿,也不是靠武力,而是靠「亂」的政局以及敵對政黨,在策略上嚴重失誤所造就的機會。
 
  李光耀的亞洲價值

  李光耀直言,台灣跟新加坡一樣,是世界決定了我們的命運,我們毫無選擇餘地,只能改變。
 
  李光耀的路線是,新加坡在經濟上必須永遠比兩岸走前一步,必須使新加坡人民的生活高於兩岸,同時也要創立自己的「獨特性格」,如此新加坡才能永遠屹立於世。
 
  這既不是故事、也不是深喉嚨,
  這是一名和李光耀有近距離接觸的新聞記者
  在動盪歲月中見證李光耀的崛起、政治鬥爭、
  獻身建國大業而書寫的真實歷史記錄。
 
  「我已耗盡一生,付出很大努力,建立這個國家。我再沒有其他事要做了。」──李光耀

得獎記錄

  亞洲周刊年度十大好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加昌


  新加坡第一位戰地記者。在李光耀踏入政壇前便與其相識,是最早近距離接觸、採訪和報導李光耀的記者之一。

  陳加昌從事新聞工作半世紀,奔走於區域政壇間,除了以記者的身份記錄新加坡動盪歲月外,亦深入越南採訪戰地新聞,採訪過萬隆會議、新馬分家、新加坡獨立、學潮暴動、福利巴士工潮暴亂、種族暴動及重大區域外交事件等新聞。

  1931年 新加坡出生
  1950年 韓戰爆發,加入《中興日報》。曾任《益世報》及吉隆坡《中國報》記者。
  1953年 重返《中興日報》,出任採訪主任。
  1955年 加入《泛亞通訊社》,先後任駐越南特派員,星馬區及東南亞區主任。
  1973年 創立《泛亞社》日本文政經新聞社。
  1985年 創辦日文《泛亞時報》雙日刊。
  1989-1996年 曾任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報集團新聞獎評審委員。

  著有《越南:麻煩的鄰居》、《柬埔寨:預言的祭品》、《學日本、看日本:日本第一的虛虛實實》、《越南,我在現場》、《越戰機密檔》。譯有《新加坡淪陷三年半》。

目錄

推薦序 遲來的真實報導   邱進益
前言

第一章:政治之路
日本把李光耀帶上政治之路
進入「昭南日本學園」
 培育中堅官僚的「興亞訓練所」
「Nippon Go, American Come」
 
第二章:貴人
李進坤和蔡昭田的關係
答應資助李光耀兄弟留學
政府拘留蔡和安
不懷好意的移民官
另一貴人柯里頓  
「這個哈利會是你的總理」
 
第三章:建立政治基地
從參與助選起步
建立政治基地
第一次採訪李光耀
馬共助李光耀組黨
成立人民行動黨
 
第四章:行動黨初試啼聲
照耀左翼陣營
李光耀「穩坐釣魚台」
馬紹爾、陳才清冤家碰頭
六十年前的一段小插曲
李光耀:進步黨是走狗、民主黨剝削人民
蒂凡那落選,李光耀登報鳴謝
李光耀放下心中大石
議會只能用英語發言
 
第五章:動盪歲月
奇特的現象
動亂歲月出政權
國民服役法令點燃學生暴動
六家報館被控
李光前掉淚勸誡罷課學生
福利巴士暴動
要李光耀和林清祥表態
法律管不到的校園
學生李大林遭槍殺
美國合眾社記者被打死
暴民喊「紅毛,打」,追打西曼士
再度引發大暴動
一九五六年大暴動
 
第六章:利用國民黨做假議題
調查周瑞麒銀行存款案
李光耀與惹耶勒南首次交鋒
懷疑國民黨是幕後捐款人
李光耀兩次問到莫理光
雷聲大雨點小的爆料
周瑞麒案另一版本
讓國民黨背黑鍋
       
第七章:決定國家方向的歷史進程
憲制談判成功歸來
馬紹爾、李光耀唇槍舌劍 
莫理光難倒馬紹爾
馬李性格和瑜亮情結
「I know you」「I know you also」絕句
行動黨修改黨章
威脅李光耀地位的王永元
王永元:時代的悲劇人物
中情局滲透失敗,美向李光耀道歉
中李光耀的圈套
過程如○○七影片般刺激
 
第八章:獨立建國與親情
新馬合併的構想
浴室高歌促成新馬合併
參加大馬選舉慘敗
山雨欲來只等流亡分家
獨立的這一天
李光耀背後的兩個女人
對母和妻的懷念與追悼
幫助丈夫「把脈政情」
機要祕書的煩惱
 
第九章:李光耀與媒體
在愛與恨之間
所有報紙都會是我們的!
為民族和諧祈福十天
就任總理後第一個生日宴
相隔三十七年的兩場演講
 
第十章:報紙風雲與黑色行動
《南洋商報》事件
「二毛子」的反撲
英文《東方日報》事件
英文《新加坡先驅報》事件
 
第十一章:三位重要人物
被李光耀關禁十七年的賽.扎哈里
為李光耀「開路」的李炯才
蔣孝武來新
 
第十二章:突破建設國防困境
不回家住的總理
建設國防費盡苦心
想到台灣願幫忙
尹景祥赴台接洽
國防部長吳慶瑞:「還是台灣靠得住」
邀杉田前來視察國防
李顯龍是「出將入相」之才
 
第十三章:新加坡國防的鑒鏡?
吳慶瑞李光耀訪問金門
名將剪影
間諜故事開始
黃德美的傳奇情節
金門人南來謀生「三部曲」
富有的金門人
 
第十四章:星光計畫
陳鐘琇中將:建立空軍計畫人
台灣空軍「舉世無雙」年代
建立空軍「種子部隊」
首任空軍司令劉景泉少將
來新十五年的傅教官
教官張建碩憶往事
新台二代空軍姻緣佳話
海軍司令邱永安
台灣海軍一夜間成長
吳慶瑞請邱永安回國
永遠的海軍上校
何謂「星光計畫」
 
第十五章:猶抱琵琶半遮面
初時訪台「二低三不」
李光耀首次「正式」訪台
俞國華報聘訪問
李光耀「獻策」?
李光耀未見到王永慶
險把馮京當馬涼
鄭威廉任駐台代表
邵逸夫沒去成大陸
「我以為你捲舖蓋回台灣去了」
 
第十六章:李光耀與李登輝鬧翻
二龍相會
「來自台灣的總統」
令李登輝尷尬
二李翻臉與中國因素
辜汪會談,二李邀功?
辜汪會談場外
李光耀接見許信良談「三不」
鴻禧山莊最後的一席話
二李言語爭執
李光耀三十年來白忙一場
李登輝過境樟宜機場
李不見李,形同陌路
化解二李心結落空
「我和李光耀,誰比較獨裁?」
利用李光耀聲望競選
李登輝大批李光耀
李登輝懂得玩政治
 
第十七章:風雲寶島阿扁上台
聽其言•觀其行
李光耀處處旋風
聽不進話的領導人
阿扁賭氣「迷航」
峇淡島紅地毯迎阿扁
「過境」害死格達費
 
第十八章:李以「成敗」看蔣介石
蔣、李同一生肖
蔣介石照常接見外賓
頌毛澤東譏國民黨完了
李光耀「成敗論英雄」
在聯合國支持中國
蔣介石關心新加坡
李光耀問倒日本特使
禁止放映日相訪中紀錄片
蔣介石去世
各國領袖紛致電哀悼
蔣夫人不高興李光耀的一段話
到慈湖瞻仰蔣介石遺容
蔣介石與中正中學
 
第十九章:蔣經國去世
李光耀潸然淚下
我看到的蔣經國
《圖片人生》中的遺珠之憾
失去「靶心」
 
第二十章:李光耀初次兩岸行
台灣行
拜會蔣夫人宋美齡
蔣介石:新加坡要什麼給什麼
回憶錄隻字不提見過蔣夫人?
大陸行
周恩來批李光耀敵視中國
獨樹一幟的華人
訪中前見蔣經國
新中各說各話
訪中「反教材」
趕忙消除鄰國的疑慮
充滿大事的一年
 
第二十一章:鄧小平第一次訪新加坡
著力政治,話不投機
鄧小平臨時更動講稿
 
第二十二章:結語:李光耀的兩岸情
國家利益至上
永遠走在兩岸之前
 
後語
後記 五兄弟名字是「新加坡國戰」
 

推薦序

遲來的真實報導

  人們一提起新加坡,必定會提到李光耀。新加坡與李光耀雖不能畫成等號,但若無李光耀,大概新加坡亦不會有今天的繁榮與富足,這個結論,相信世人都會同意的。

  李光耀年輕時成長於日本統治新加坡以迄戰後新加坡做為英國自治領時期,由於立志從政,因而後來有一連串的組黨、參選、聯左反左等政治活動,終致於一九五九年出任新加坡自治領總理,展顯他領袖群倫,勇於任事的風範與氣質。嗣後又勸服馬來亞首相東姑拉曼聯合向英國爭取,同意馬來亞、新加坡、砂勞越、沙巴、汶萊等合併成為「馬來西亞」(汶萊後未加入)。之後,新馬分家,新加坡終於在一九六五年八月九日宣布成立「新加坡共和國」,走上自己艱辛的國家之路。

  誠如本書作者所言,獨立之初必須面對威脅國家生存的三大問題:敏感驚險的種族問題,國防力量的薄弱與經濟停滯不前。李首先以鐵腕手段,嚴峻立法,以阻止種族衝突,然後用政治分贓,權力分配等方法,引進消弭種族衝突的集選區制度,再用組屋、公積金制度等民生法案,加強種族融合。在國防上,幾經波折後,得到中華民國台灣的奧援,使其三軍改頭換面,再採取等距平衡的外交政策,使其不致得罪周邊任何國家,以保其安全。經濟上,則以開放手段,便利措施、服務到位、菁英政策,以及定位新加坡為全亞洲的金融、商貿、運輸、觀光、服務中心,以與各界連繫,引資、引才,而發展有今日的成果。當然這些成就是全新加坡人努力的結果,但無可諱言的,獨立後至今五十年的經濟成長與繁榮,李光耀的卓越領導與高瞻遠矚應居首功。

  我結識李光耀先生最早在一九八三年,我擔任外交部禮賓司長時期,由於李幾乎每年訪台一兩次,我都有參與接待的機會,我亦曾碰到本書作者所談到的「室內恆溫」與「啤酒恆溫」的問題。之後我方為了要在新加坡順利舉行「一九九三年辜汪會談」,我曾先後奉命兩度密赴星城與李資政會面兩次。一九九四年四月,我出任中華民國駐新加坡的代表,為期兩年半左右任內,我先後與他會面不下十餘次,特別是他每次到大陸訪問後,約我單獨見面,詳告並且分析與大陸各領導人會面的細節,並向我方提出若干善意與寶貴的建議。李對我可謂亦師亦友,使我個人獲益良多,他對中華民國的感情,可謂表露無遺,我每次與他見面都有深切的感動與感謝。

  近距離觀察李光耀,我滿同意本書作者的觀點:李光耀傑出可怕,心高氣傲,很有心機,有一口難以應付的辯才,是一個冷靜而有智慧的律師與政治家。李光耀是一個百分之百為新加坡而生,為新加坡而死的人。新加坡的利益永遠是他的第一考慮,他對新加坡的眷戀與熱愛,借用美國學者杭亭頓的話,如果有人詆毀新加坡,他一定從墳墓裡跳出來維護。我個人認為,半世紀以來能贏得世界各國尊敬或推崇的華人政治人物,恐怕只有大陸的鄧小平與新加坡的李光耀。鄧是藉著中國以及中國人的實力,而獲致尊敬。而李光耀則是憑其個人的知識、智慧,遠見與治國經驗而贏得世人的尊敬。

  本書作者陳加昌先生是一位資深的記者,其一生經歷過的採訪生涯極為豐富。我雖然曾任我國駐新加坡代表,但可惜緣悭一面,未曾領教。今以新書在台委託天下文化出版,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老友,以我與新加坡及李光耀的深厚關係,盼我為新書寫序推薦,我樂為之。

  本書共有二十二萬字,二十二章。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在寫李光耀與新加坡建國;第二部分在寫李光耀的兩岸情。第一部分最值得閱讀的是新加坡建國過程,種種艱苦心酸的描述;第二部分最寶貴的敘述在李光耀與經國先生的惺惺相惜之情;台星之間最初的密切合作祕辛,以及李訪大陸與鄧小平訪星等種種細節,凡此均為台灣地區讀者有興趣閱讀的部分。當然本書篇幅與章節似嫌堆砌,好在作者事先申明:「我希望讀者不要用文學的眼光來讀這本書,它不是一般文學著作,不做任何文學加工。它是歷史過程的事實紀錄,是『遲來的真實報導』」。如何體會,存諸讀者一心。是為序。
 
邱進益
(本文作者為前駐新加坡全權代表、前海基會祕書長)

序言

  建國總理李光耀從政一甲子,六十年。他的生平事略與功過說不盡也寫不完。他不是神,是人。他留給國人的不算「十全十美」。

  我這本書的新加坡版原書名是《我所知道的李光耀》。我用簡單十個字描繪他:「深受尊重,也深具爭議性」——這個人就是要永遠帶領新加坡走在人家前頭的建國總理李光耀。

  深受尊重,因為雖然過失不算少,他在政權鞏固後,雖霸氣,還能按照體制,通過採納在他及他的內閣看來對國家最有利的政策,使得面積不過七一八平方公里的新加坡島國,成為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典範。

  深具爭議性,不但由於他的專制治國手法,也由於新加坡在經濟開發上的成就,常被他驕傲地用來與一些國家進行對比。

  執政初期,他訪問鄰國回來,在機場一開口就說:「回到新加坡的感覺多麼美好,只有訪問過其他國家的新加坡公民,才會知道自己國家的條件多麼優越。」

  很多年後,隨著年齡成長,他改變了許多,轉為厚重,更為世故、成熟。

  很早之前,我就打算寫一本關於李光耀的書。二○一一年十月,我出版了《越南——我在現場》一書後,二○一三年開始寫本書。有朋友知道了很驚訝:「什麼?你要寫他,不要做傻瓜,你不怕?」也有朋友說我是神經病,就是要寫也得再等些日子。我回答朋友,我要寫就現在寫,出版後要送一本給我認識六十年的李先生指教和紀念。遺憾的是,現在已經來不及,李先生已經辭世了。這本書雖然延擱出版,內容並不修動。

  朋友會有這樣的反應,或許是因為幾十年來,李先生自在野時期到上台執政,在公眾面前的言論和態度,給人種下深刻的印象,在這方面,負面印象似乎多過正面,直到蓋棺後,他才有定論,扭轉了回來。

  當有人知道我要寫這一本書時,反應是極端不同的。一類想法是,你會把李光耀領導國家的政績、國際聲望,像捧神一樣捧上天。還有一類,就是猜測你會寫他「暴君」作風、獨裁專制治國方式。

  我不曾學習用電腦寫稿。這本書二十餘萬字,是我一格一字爬格子式寫出來的,總共花了兩年數個月的時間。我半世紀來工作時留下的資料、筆記和珍貴照片幫了很大忙,是我現成的草稿。
 
  本書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談李光耀自英國學成歸國,不久從政,一路走來雖然遇有阻礙,卻是驚而不險,這原本是任何一名政治人物應有的擔當。不過,李光耀卻有他過人的政治智慧與毅力。我敘述這些,像是老調重彈新加坡建國故事。但這不是故事,這是一名和李光耀有近距離接觸的新聞記者在動盪歲月中見證李光耀的崛起、搞政治鬥爭、為獨立奮鬥、獻身建國大業而書寫的真實歷史記錄。
生活在這區域的人應記得,一九六五年三月八日,美國捲入越南戰爭。戰火很快蔓延整個中南半島,像是法屬印支時代的歷史重演。

  一九六五年八月九日,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僅僅兩年便脫離,宣布獨立建國。

  一九六五年九月三十日,新加坡建國不到兩個月,鄰國印尼共產黨發動了一場翻天覆地、慘重、慘痛及流血的政變。政變流產,估計有近五十萬人被殺害,也牽連到開國元勳,專制獨裁的終生總統蘇卡諾被軍人逼退,黯然下台。

  一連串的激盪,嚴重影響到本區域的地緣政治,使得原有的面貌和格局發生一百八十度急轉。

  回望新加坡這個小島,建國不易。獨立之初,首先得面對的三大問題:敏感驚險的種族問題、國防力量薄弱、經濟停滯不前。這些問題威脅到國家的生存。

  到了一九七○年代,國防鞏固了,經濟建設欣欣向榮,新加坡躍上亞洲四小龍地位。民生安定,種族和諧,政府重整信心,才開始奠定立國的基礎。

  建國之初的國際形勢,冷戰加劇,影響到本地區政局紛紛攘攘,卻也給新加坡創造了一個有利的時空環境。建國第一代團隊在李光耀的帶領下善用良機,創造出半個世紀後欣欣向榮的經濟奇蹟,把新加坡拚上第一世界之列。當然,也不能忽略這期間的國人,在履行國民義務的同時也付出各種代價。
 
  本書的第二部分,談李光耀的「海峽兩岸情」。

  我執筆之初有一些猶豫,這裡敘述的事情曾經是過去年代認為極端敏感和秘密的。它涉及的內容有兩岸三地間蜜月期和不愉快的事。

  閱讀本書時,讀者若回到當年時空背景或走進時間隧道,會很難相信許多發生過的往事,是我們當年難以想像和不敢相信的——即使到現在已是半世紀舊事了,還是難以置信。我在想,我現在寫出來,為的是什麼?

  我生長在動盪的大時代,我經過日本統治大時代,回歸英國殖民地、加入馬來西亞時代。最後沒幾年,又還原為新加坡。

  半個多世紀來,我有著許多記者未曾有過的機會,在風雲變幻的本地區巡迴現場採訪,見證歷史劇變。今天,我已步入晚年,還勉強能動筆,若現在不將我所見、我所聞及我所經歷的歷史事件寫下,我就是白做了半個世紀的新聞記者了。而且,我並不是普通的地方記者,若不書寫歷史,算是枉生在這個時代。

  我所書寫的不是揭露秘密或暴露內幕,它是歷史過程的事實記錄,不是「深喉嚨」。認真來說,是「遲來的真實報導」,不是明日黃花般的歷史。

  我希望讀者不要用文學的眼光讀這本書,它不是一般文學著作,不做任何文學加工。

  常聽說「今天的新聞,是明天的歷史」,雖然新加坡已度過沒有虛度的半百,其現代建國史尚屬淺短,仍需後人記錄。而這本書出自一個從未參加任何政黨、不屬任何利益團體(僅是新聞職業團體)、始終保持新聞記者身分的退休老記者之手,對新加坡建國史來說,是不乏其重要意義的。
 
  最後,借用李顯龍總理的話:

  「對我國歷史和過去發生的事情進行討論並沒有問題,人們可以撰寫回憶錄和自由地研究歷史。人們可以對歷史提出修正,另一些人可提出反駁,這是正常的學術討論。」(新加坡國立大學協會演講系列,二○一四年十月三日)。
陳加昌
新加坡金禧年,二一五年八月九日
 
導讀

  「我已耗盡一生,付出很大努力,建立這個國家。我再沒有其他事要做了。到最後一天,我擁有什麼?一個成功的新加坡。我放棄了什麼?我的生命。」——李光耀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209225
  • 規格:平裝 / 488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李光耀對兩岸的情思,有過多年漫長又曲折的歷程。毋庸置疑北京與台北對新加坡也一直沒有放棄它「深切的感情」,都致力爭取這個華人最多的小國。
 
執政之初,獨立之前,李光耀對兩岸的情感曾是冷若寒霜。對台灣的國民黨存有輕視、鄙視,認為是一群腐敗無能之輩。五○年代還是反對黨議員時,公開貶蔑當時亞洲的三位反共鐵人蔣介石、李承晚及南越的吳廷琰,說過不好聽的話。
 
對中國大陸,也公開視它為「水猛獸,畏而遠之。
 
而李光耀有這種心態也在所難免,因為時代背景與空間,他所持的態度,就是極端的務實及要應對現實的政治環境。
 
到了一九七○年代,台灣經濟起飛,過後又見大陸開放,加上美國總統尼克森北京的破冰之旅,改變對中國的態度,影響到李光耀對兩岸的態度起了基本上的變化,但是,他對大陸的戒心只是減輕許多,並未完全消除。
 
七○年代,有一年政府已經批准台灣籃球隊來新參加友誼賽。李光耀後來發覺國內大選在即,當時台灣的籃球隊已經來到曼谷途中,他擔心影響到國人意識,趕緊派人前往台北說項,中止籃球隊的來訪。
 
李光耀的政治敏感不僅是對台灣的籃球隊。在差不多同一個時期,一場新中乒乓球友誼賽在新加坡舉行,球賽中一大群觀眾嘲弄主隊並高呼讚美毛澤東的口號,李光耀為此事大發脾氣。在李光耀的回憶錄中也提到這件事,嚴厲批評這些人是幼稚左翼分子,是新加坡的「小毛澤東」。後來聽乒乓界的人士說,李光耀原本打算在總統府設茶會歡迎這批「小毛澤東」選手的安排也取消了。
 
另一方面,准許台灣以「中華民國商務代表處」名義在新加坡成立、向大馬及印尼重申新加坡會是亞細安國家中最後一個與北京建交的國家的同時,新加坡已考慮在中國尋找適當的大使館地點。
 
一九七三年五月,李光耀第一次訪問台灣。在台北,兩國政府首長談到一些合作問題。而僅僅兩年前(一九七一),新加坡在聯合國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為會員國。
 

 

 

 

4月2日,皮阿諾(002853.SZ)公布2019年度財務報告。報告期內,該公司實現總營收14.71億元,同比增加32.53%;歸母凈利潤1.75億元,同比增長23.33%;歸母扣非凈利潤1.8億元,同比增長47.33%。 公告提示:以2019年末總股本1.55億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60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紅利4038.88萬元,剩餘未分配利潤轉入下一年度。本年度不進行資本公積轉增股本。 引人注意的是,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高漲872.75%,達1.01億元。同時,總資產增加26.27%,達20.03億元;總負債增加55.94%,達7.61億元。 另外,財報解釋,該公司存貨期末同比增長45.29%,涉及金額達2.31億元,主要系公司業績增長,部分大宗工程項目產品已發至樓盤,尚未完成安裝。 分產品來看,定製櫥櫃及其配套家居產品實現營收10.42億元,同比增長32.17%,占營業收入比重為70.80%;定製衣櫃及其配套家居產品實現營收3.87億元,同比增長30.26%,占營業收入比重為26.29%。 據悉,皮阿諾成立於2005年,於2017年上市,主要從事中高端定製櫥櫃、衣櫃、木門等木作三大件及其配套家居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安裝與售後等服務。該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廚房、臥室、書房、客餐廳、兒童房等家居空間量身定製的整體櫥櫃、整體衣櫃、整體書櫃、整體酒櫃、整體鞋櫃、木門、榻榻米及其家居配套產品等。

 

RFRTGE1515VRFEVE15E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nE2gEzJ.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07355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高雄對焊鋼管配件整廠設備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新竹四刀式切棉機, 填充玩具用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彰化熱交換器,鈦金屬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桃園齒輪倒角機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
N95口罩台南CE認證測試單位 桃園PVC 壁板機械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醫療呼吸器桃園CE認證測試單位 台中捆鈔機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醫療口罩面罩台北CE認證測試單位 台中全自動雙色牙刷.植毛.修剪.毛端磨圓機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外科手術口罩台中CE認證測試單位 彰化熔絲鏈開關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xh6swfb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